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浅析上诉案件的审理/王胜宇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1 00:36:36  浏览:8539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浅析上诉案件的审理

王胜宇


  上诉案件的审理程序,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57条的规定,首先应依照第二审程序的规定进行审理,第二审程序无规定的,适用第一审普通程序。这表明上诉案件的审理程序与第一审普通程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一、审理前的准备工作
  第二审人民法院收到每一审人民法院报送的上诉案件后,在开庭审理前,应做好以下几项准备工作:  (一)组成合议庭,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必须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这是由第二审人民法院的审判职能及上诉案件的特殊性决定的。当事人提起上诉的案件,既是上诉人与对方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还有争议,且案情较为复杂,又是上诉人不服一审判决,认为一审法院的裁判认定事实错误,或适用法律不当。因此,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不仅要对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争议重新进行审理,还负有审查监督每一审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是否正确的任务。所以,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必须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更不能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判。司法实践中存在的先由一个审判员审理上诉案件,仅在评议时有合议庭成员参加或判决书上有合议庭成员的署名,这种“先独后合”的现象不利于正确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予以纠正。(二)审阅案卷、调查和询问当事人,第二审人民法院的合议庭成员在开庭审理前,应认真审阅案卷材料,这是合议庭熟悉案情的第一步。审查案卷的任务:一是进一步审查上诉人与被上诉人的资格,以及上诉是否超过上诉期间,如发现上诉主体不符合法定条件或超过上诉期的,应裁定驳回其上诉。对于上诉状有欠缺的,应通知其补正。二是审查上诉请求、答辩主以及案卷的其他材料。审查的重点是与上诉请求有关的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充分、确凿,适用法律是否正确。通过审阅案卷,以明确哪些案件事实是清楚的,哪些问题需要进行调查和询问当事人后才能查清楚。合议庭根据案情的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查和询问当事人,以进一步查明案情。
  二、上诉案件的审理范围
  《民事诉讼法》第151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应当对当事人上诉请求的有关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审查。所谓上诉请求的有关事实和适用法律,是指证明和确认上诉请求能否成立的事实和法律依据。上诉请求的有关事实,包括上诉人在一审中提出的事实和证据,以及在上诉审中提出的新的事实和证据。上诉请求的法律适用,包括原审人民法院审理过程中对民事诉讼法的适用是否正确,以及对案件裁判所适用的实体法是否正确。
  民事诉讼法的这一规定,与民事诉讼法(试行)关于第二审人民法院必须全面审查一审法院认定的事实和适用法律,不受上诉范围限制的规定不同。第二审人民法院只审理上诉人提出的上诉请求及有关的事实和适用的法律,对上诉人未提出异议的原审裁判所认定的事实的权利义务,一般不予审查,这是尊重当事人的处分权。但判决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侵害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利益的除外。
被上诉人在答辩中要求或者补充第一审判决内容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可心不予审查。
  三、上诉案件的审理方式
  (一)开庭审理,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以开庭审理为原则,不开庭审理为例外。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一般都应传唤双方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到庭,开庭调查、辩论,并在此甚而上进行合议庭评议和判决。这对上诉案件的正确裁判是必要的,所以民事诉讼法把开庭审理作为原则予以规定。(二)迳行判决,第二审法院合议庭经过阅卷、调查和询问当事人后,认为案件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只是定性错误或者适用法律错误的案件,可以在询问当事人后迳行裁判。这一说明迳行判决不同于书面审理,合议庭仍然要询问当事人,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在查清案件事实后,合议庭才能直接作出判决。根据《意见》第188条的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下列上诉案件,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第152条的规定迳行判决、裁定:一是一审不予受理、驳回起诉和管辖权异议作出裁定的案件;二是当事人提出的上诉请求明显不能成立的案件;三是原审裁判认定事实清楚,但适用法律错误的案件;四是原判决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需要发回重审的案件。
  四、上诉案件的调解
  法院调解是民事诉讼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它贯穿民事审判程序的始终,所以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也可以进行调解。第二审人民法院在审理上诉案件过程中,可以根据双方当事人自愿原则进行调解。经调解达成协议后,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制作调解书。调解书由审判员、书记员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调解书送达当事人后即发生法律效力,原审人民法院的判决即视为撤销。所谓“视为撤销”,可以理解为调解书生效后,原一审判决等于被撤销而失去其效力。在二审调解中,当事人双方可以一上诉请求范围内的实体问题进行调解,也可以对一审判决认定的而上诉人未提出异议的实体问题进行调解。因为一审裁决未生效,当事人有权对此进行处分。
  《意见》第182条至第185条规定,对当事人在一审中已经提出的诉讼请求,原审人民法院未作审理、判决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自愿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发回重审。必须参加诉讼的当事人在一审中未参加诉讼,第二审人民法院可以根据自愿原则予以调解,调解不成的,发回重审,但发回重审的裁定书不列应当参加的当事人。在第二审程序中,原审原告增加独立的诉讼请求或原审被告提出反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一新增加的诉讼请求或反诉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告知当事人加行起诉。一审判决不准离婚的案件,上诉后,第二审人民法院认为应当判决离婚的,可以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与子女扶养、财产问题一并调解,调解不成的,发回重审。当事人在二审达成和解协议的,根据《意见》第191条规定,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对双方达成的和解协议进行审查,并制作调解书送达当事人;因和解而是申请撤诉,经审查符合撤诉条件的,人民法院应予准许。

北安市人民法院 王胜宇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海关总署关于制发《海关船舶吨税专用缴款书》的通知

财政部 中国人民银行 海关总署


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海关总署关于制发《海关船舶吨税专用缴款书》的通知
财政部 中国人民银行 海关总署
财库(2001)7号




中国人民银行各分行、营业管理部,各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深圳市、大连市
、宁波市、青岛市、厦门市中心支行,海关总署,广东分署,各直属海关:
经国务院批准同意,将船舶吨税收入纳入预算管理。为确保这项预算收入及时缴入中央金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金库条例实施细则》第七十四条和财政部、交通部、海关总署联合下发的《关于将船舶吨税纳入预算管理的通知》(财预字〔2000〕383号)的规定,现制发《海关船舶吨税专用缴款书》(格式附后),由海关总署统一印制下发,从2001年1月1日起执行。
中国人民银行、各地海关和财政部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要加强监督检查,确保预算收入及时上缴中央国库。在《海关船舶吨税专用缴款书》未下发之前,对于从2001年1月1日起已缴入交通部专户的吨税收入,由交通部负责使用原缴款书按《2001年政府预算收支科目》“一般预算收入科目”中第十六类“船舶吨税”科目缴入中央国库。

附件:

××海关船舶吨税专用缴款书
第一联 填发日期: 年 月 日 号码NO.
------------------------------------------------------
| |收入机关|财政部 | |名 称| |
|收款|----|--------------|缴款|----|---------------------|
| |科目编号| |预算级次| 中央 | |账 户| |
|单位|----|--------------|单位|----|---------------------|
| |收缴国库|中央金库 | |开户银行| |
|-------|--------------------------------------------|
|税款限缴日期 | 年 月 日 |
|----------------------------------------------------|
| 船 名 | 国籍 | 净吨 | 进 港 日 期 |
|-------------------------|----|----|----------------|
|原名| |译名| |更名| | | | |
|-------------------------|--------------------------|
| 税 率 | 金 额 |
|-------------------------|--------------------------|
| 30天(元/吨) | 90天(元/吨) | |
|------------|------------| |
| 优惠 | 普通 | 优惠 | 普通 | |
|------|-----|------|-----| |
| | | | | |
|----------------------------------------------------|
|合计金额人民币(大写) |
|----------------------------------------------------|
| 缴款单位(人) | 海关 | 上列款项已收妥并划转收款单位账户 | 备 注 |
| (盖章) | (盖章) | | |
| 经办人(章) | 填票人(章) | 国库(银行)盖章 年 月 日 | |
------------------------------------------------------
从填发缴款书之日起限7日内(星期日及法定节日除外)缴纳,逾期按日征收税款额千分之一的滞纳金。

××海关船舶吨税专用缴款书
第二联 填发日期: 年 月 日 号码NO.
------------------------------------------------------
| |收入机关|财政部 | |名 称| |
|收款|----|--------------|缴款|----|---------------------|
| |科目编号| |预算级次| 中央 | |账 户| |
|单位|----|--------------|单位|----|---------------------|
| |收缴国库|中央金库 | |开户银行| |
|-------|--------------------------------------------|
|税款限缴日期 | 年 月 日 |
|----------------------------------------------------|
| 船 名 | 国籍 | 净吨 | 进 港 日 期 |
|-------------------------|----|----|----------------|
|原名| |译名| |更名| | | | |
|-------------------------|--------------------------|
| 税 率 | 金 额 |
|-------------------------|--------------------------|
| 30天(元/吨) | 90天(元/吨) | |
|------------|------------| |
| 优惠 | 普通 | 优惠 | 普通 | |
|------|-----|------|-----| |
| | | | | |
|----------------------------------------------------|
|合计金额人民币(大写) |
|----------------------------------------------------|
| 缴款单位(人) | 海关 | 上列款项已从缴款单位(人)账户支付 | 备 注 |
| (盖章) | (盖章) | 并划转收款单位账户 | |
| 经办人(章) | 填票人(章) | 国库(银行)盖章 年 月 日 | |
------------------------------------------------------
从填发缴款书之日起限7日内(星期日及法定节日除外)缴纳,逾期按日征收税款额千分之一的滞纳金。

××海关船舶吨税专用缴款书
第三联 填发日期: 年 月 日 号码NO.
------------------------------------------------------
| |收入机关|财政部 | |名 称| |
|收款|----|--------------|缴款|----|---------------------|
| |科目编号| |预算级次| 中央 | |账 户| |
|单位|----|--------------|单位|----|---------------------|
| |收缴国库|中央金库 | |开户银行| |
|-------|--------------------------------------------|
|税款限缴日期 | 年 月 日 |
|----------------------------------------------------|
| 船 名 | 国籍 | 净吨 | 进 港 日 期 |
|-------------------------|----|----|----------------|
|原名| |译名| |更名| | | | |
|-------------------------|--------------------------|
| 税 率 | 金 额 |
|-------------------------|--------------------------|
| 30天(元/吨) | 90天(元/吨) | |
|------------|------------| |
| 优惠 | 普通 | 优惠 | 普通 | |
|------|-----|------|-----| |
| | | | | |
|----------------------------------------------------|
|合计金额人民币(大写) |
|----------------------------------------------------|
| 缴款单位(人) | 海关 | 上列款项已收入收款单位账户 | 备 注 |
| (盖章) | (盖章) | | |
| | | | |
| | | | |
| 经办人(章) | 填票人(章) | 国库(银行)盖章 年 月 日 | |
------------------------------------------------------
从填发缴款书之日起限7日内(星期日及法定节日除外)缴纳,逾期按日征收税款额千分之一的滞纳金。

××海关船舶吨税专用缴款书
第四联 填发日期: 年 月 日 号码NO.
------------------------------------------------------
| |收入机关|财政部 | |名 称| |
|收款|----|--------------|缴款|----|---------------------|
| |科目编号| |预算级次| 中央 | |账 户| |
|单位|----|--------------|单位|----|---------------------|
| |收缴国库|中央金库 | |开户银行| |
|-------|--------------------------------------------|
|税款限缴日期 | 年 月 日 |
|----------------------------------------------------|
| 船 名 | 国籍 | 净吨 | 进 港 日 期 |
|-------------------------|----|----|----------------|
|原名| |译名| |更名| | | | |
|-------------------------|--------------------------|
| 税 率 | 金 额 |
|-------------------------|--------------------------|
| 30天(元/吨) | 90天(元/吨) | |
|------------|------------| |
| 优惠 | 普通 | 优惠 | 普通 | |
|------|-----|------|-----| |
| | | | | |
|----------------------------------------------------|
|合计金额人民币(大写) |
|----------------------------------------------------|
| 缴款单位(人) | 海关 | 上列款项已核收记入收款单位账户 | 备 注 |
| (盖章) | (盖章) | | |
| | | | |
| | | | |
| 经办人(章) | 填票人(章) | 国库(银行)盖章 年 月 日 | |
| | | | |
------------------------------------------------------
从填发缴款书之日起限7日内(星期日及法定节日除外)缴纳,逾期按日征收税款额千分之一的滞纳金。

××海关船舶吨税专用缴款书
第五联 填发日期: 年 月 日 号码NO.
------------------------------------------------------
| |收入机关|财政部 | |名 称| |
|收款|----|--------------|缴款|----|---------------------|
| |科目编号| |预算级次| 中央 | |账 户| |
|单位|----|--------------|单位|----|---------------------|
| |收缴国库|中央金库 | |开户银行| |
|-------|--------------------------------------------|
|税款限缴日期 | 年 月 日 |
|----------------------------------------------------|
| 船 名 | 国籍 | 净吨 | 进 港 日 期 |
|-------------------------|----|----|----------------|
|原名| |译名| |更名| | | | |
|-------------------------|--------------------------|
| 税 率 | 金 额 |
|-------------------------|--------------------------|
| 30天(元/吨) | 90天(元/吨) | |
|------------|------------| |
| 优惠 | 普通 | 优惠 | 普通 | |
|------|-----|------|-----| |
| | | | | |
|----------------------------------------------------|
|合计金额人民币(大写) |
|----------------------------------------------------|
| 缴款单位(人) | 海关 | 上列款项已核收记入收款单位账户 | 备 注 |
| (盖章) | (盖章) | | |
| 经办人(章) | 填票人(章) | 国库(银行)盖章 年 月 日 | |
------------------------------------------------------
从填发缴款书之日起限7日内(星期日及法定节日除外)缴纳,逾期按日征收税款额千分之一的滞纳金。

××海关船舶吨税专用缴款书
第六联 填发日期: 年 月 日 号码NO.
------------------------------------------------------
| |收入机关|财政部 | |名 称| |
|收款|----|--------------|缴款|----|---------------------|
| |科目编号| |预算级次| 中央 | |账 户| |
|单位|----|--------------|单位|----|---------------------|
| |收缴国库|中央金库 | |开户银行| |
|-------|--------------------------------------------|
|税款限缴日期 | 年 月 日 |
|----------------------------------------------------|
| 船 名 | 国籍 | 净吨 | 进 港 日 期 |
|-------------------------|----|----|----------------|
|原名| |译名| |更名| | | | |
|-------------------------|--------------------------|
| 税 率 | 金 额 |
|-------------------------|--------------------------|
| 30天(元/吨) | 90天(元/吨) | |
|------------|------------| |
| 优惠 | 普通 | 优惠 | 普通 | |
|------|-----|------|-----| |
| | | | | |
|----------------------------------------------------|
|合计金额人民币(大写) |
|----------------------------------------------------|
| 缴款单位(人) | 海关 | 上列款项已核收记入收款单位账户 | 备 注 |
| (盖章) | (盖章) | | |
| 经办人(章) | 填票人(章) | 国库(银行)盖章 年 月 日 | |
------------------------------------------------------
从填发缴款书之日起限7日内(星期日及法定节日除外)缴纳,逾期按日征收税款额千分之一的滞纳金。
说明:
1.本缴款书一式六联,各联颜色(依次为:黑、蓝、红、绿、紫、黑)及规格要求统一按《通用缴款书》。
2.各联用途说明如下:
第一联:(收据)国库收款签章后交缴款单位或缴款人。
第二联:(付款凭证)由缴库单位开户银行作付出凭证。
第三联:(付款凭证)由收款国库作收入凭证。
第四联:(回执)由国库盖章后退回海关财务部门。
第五联:(报查)船舶吨税收款后退回海关。
第六联:(存根)由填发单位存查。


2001年3月23日
诉讼时效探析

宋君


  诉讼时效,又称消灭时效,指在法定期间内,权利人不行使权利,则产生相应的法律后果的制度。《民法通则》第135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两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本文就“诉讼时效”应为当事人“抗辩权”的法律理论进行探析。
  目前,理论界以及司法实务界通说认为,诉讼时效期间届满,所产生的法律后果是:权利人请求人民法院保护的胜诉权消灭。如,“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不行使权利的事实状态,持续经过法定期间届满,丧失其请求法院依诉讼程序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的权利的时效制度。诉讼时效届满只丧失了权利人的胜诉权,并未丧失其实体民事权利,也没有丧失程序意义上的诉权。” 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权利人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依自己的主张而作出判决的胜诉权,失去的是国家强制力的保护,是公力救济。更确切地说,罹于诉讼时效的后果,是权利的国家强制执行力消灭。但是,我们发现上述说法在理论上存在着缺陷,对于诉讼时效制度实际运行中的许多问题并不能提供合理的解释。
  一、诉讼时效届满胜诉权消灭说
  第一,实践中,虽然不排除在诉讼时效届满后,权利人仍然起诉至法院,而义务人亦以诉讼时效届满,胜诉权消灭为由进行抗辩,拒绝履行债务。然而,实际生活中,更多的是,诉讼时效届满后,当权利人要求义务人履行债务时,义务人直接以时效对抗权利人,权利人因此也就不再向义务人主张权利,这其间根本无需牵涉到诉请法院判决的问题。而按照诉讼时效届满胜诉权消灭说,胜诉权是一种“程序意义上的权利”,是一种权利人请求法院的“诉权”。“诉权是程序权利。所谓程序权利,表现为,诉权只能在诉讼程序上行使。诉权只能向行使国家审判权的法院提出,而法院行使审判权以与诉权结合发动诉讼程序的机制,除了在诉讼程序上运行外,不能有其他。换一个角度说,诉权不能任意向不确定的对象提出,而只能向特定的能够操作诉讼程序的法院提出。” 如此,我们便可以看出理论上的学说与现实生活之间的一种背离。按照诉讼时效届满胜诉权消灭说,在诉讼程序中,由于权利人请求法院予以强制保护其权利的胜诉权消灭,故其请求义务人履行义务的请求不能实现。但是,就权利人直接要求义务人履行义务而言,由于其“实体意义上的权利”仍然存在,故义务人并没有不履行义务的正当性,理论上仍然应当履行自己的义务。可是,实践中,一般情况下,多是权利人直接向义务人主张权利,义务人也直接以诉讼时效届满为由予以拒绝,而对于诉讼时效确已届满的权利,权利人一般也不会再诉至法院,徒增烦扰。那么,我们是不是应当因为义务人并没有在诉讼程序中主张诉讼时效届满,权利人胜诉权消灭,因而就否认这种社会通行做法的实际效力呢?我们认为,法律的作用在于认同社会通行的观念、做法,而非强求社会屈从于法律的规定。因此,如果认为社会上通行的这种当事人之间直接主张诉讼时效届满的情形是无效的,而必须将这一事实交由法院作出判断,那将是一种画蛇添足、削足适履的做法,是与法律的基本立法精神相违背的。
  第二,关于诉讼时效届满是否可由法院主动援引的问题,过去,我们学术界曾经认为应当允许法院主动地援引,而不限于当事人的自我主张。但是,现在,学术界普遍认为,“法庭不待当事人主张而主动适用诉讼时效,违背民法时效制度的本质和市场经济的要求,不利于人民和企业合法权益的保护。” 这种观点也已经日益为实务界所接受。所以,社科院法学所民法典建议稿第191条、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基地民法典建议稿第148条均规定,时效必须由当事人自行主张,法院或仲裁机构不得主动适用。
  然而,根据“胜诉权消灭说”,胜诉权是权利人请求法院判决其胜诉,法院据以给予权利人的利益以强制保护的权利。如此,胜诉权的有无直接决定法院应否判决权利人胜诉。既然胜诉权在决定法院判决的内容方面具有如此巨大的作用,是权利人应否获得法律强制保护的基础,那么,为什么不允许法院主动地对权利人的这一权利是否存在进行审查呢?请求法院给予强制保护的权利是否存在,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有即应获得胜诉的判决,无即应获得败诉的判决。法院的判决应当以客观的权利事实状态为依据,而不应当因为当事人是否有主张而有所改变。更何况,依“胜诉权消灭说”,胜诉权是权利人请求法院给予强制力保护的权利基础,所以,法院更应当有权力和职责主动地查明权利人权原的实况,而非消极地受制于当事人是否主张时效利益。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胜诉权消灭说”在逻辑上的不严谨以及和现实生活状况的脱节。按照逻辑推演,此说允许法院主动地援引时效期间,然诉讼时效制度运行的实况却是不允许法院主动地援引,而必须受制于当事人的自由主张。
  二、诉讼时效届满抗辩权发生说
  这种观点实际上也是各国立法中所持的观点。如德国民法典(2002年版)第214条第1款规定:“在消灭时效完成之后,债务人有权拒绝给付”。台湾民法典第 144 条第1款规定,“时效完成后,债务人得拒绝给付。”依此立法例,在诉讼时效完成以后,债务人产生对抗债权人的抗辩权,可以以此对抗债权人请求履行债务的请求权。“抗辩权发生说”认为,诉讼时效届满,对于权利人的权利而言,并不产生任何影响,不存在所谓的“胜诉权”消灭之说。但是,对于义务人而言,这时因为诉讼时效的届满而使其获得了一种对抗权利人请求权的抗辩权。这是一种永久性的抗辩权,虽然权利人的请求权并未因诉讼时效届满而发生任何变化,但是,由于义务人抗辩权的取得,使其请求权将再也不能够实现。此项抗辩权成为阻止权利人权利实现的“终结者”。当然,抗辩权属于权利的一种,权利是否行使属于权利人自由行为的范畴。因此,如果义务人行使了因诉讼时效届满而产生的抗辩权,权利人的权利将因此而不能实现;如果义务人没有行使此项抗辩权,则在权利人向义务人主张权利时,义务人仍然应当履行自己的义务,否则,即为违法。“抗辩权发生说”简单而又清晰地用请求权与抗辩权之间的对抗关系解释了诉讼时效届满以后的权利人与义务人之间的权利义务状况,而且,此理论可以圆满地解释诉讼时效制度运行中的种种实际问题。我们就前面所述诉讼时效届满胜诉权消灭说不能合理解释的两个问题分述如下:
  第一,关于实践中当事人自行主张适用诉讼时效的合法性问题。因为诉讼时效届满是使义务人发生抗辩权,而抗辩权是义务人所享有的一种民事权利,所以,义务人自然可以在法庭外,在权利人直接向其主张权利时予以援引,以此对抗权利人的请求权。权利人在义务人援引抗辩权之后,知道,即便诉诸法院,也会因为义务人继续行使抗辩权而使其权利无法实现,故也就不会再起诉至法院了。这样,诉讼时效制度的功效就在当事人自行主张权利的自治空间内得到了实现。当然,如果权利人起诉至了法院,义务人也可以在法庭上以此项抗辩权对抗权利人的请求权,使权利人的权利不能实现,这也是其享有抗辩权后行使方式的一种。由此可见,诉讼时效届满抗辩权发生说不仅可以解释义务人在法庭上主张时效利益,对抗权利人权利的行为,而且,也可以解释实践中大量出现的当事人之间自行主张诉讼时效利益的社会生活实况,使法律理论与社会现实相统一。对于当事人之间自行引用诉讼时效的效力,各国法律虽没有明文规定,但学说和判例均持肯定的态度。“在我民法(指台湾民法),法院以外之援用,亦应有拘束法院之效力。如债务人于审判外受给付之请求,而为拒绝给付之抗辩,于审判上自得主张其于审判外已为时效之抗辩。依德国民法解释,法院并得以之驳回诉讼之理由。”
  第二,关于法院应否主动援引诉讼时效的问题。依照诉讼时效届满抗辩权发生说,诉讼时效届满以后,只是使义务人产生对抗权利人的抗辩权,而此抗辩权性质上属于义务人的民事权利。既然为义务人的民事权利,义务人就应当享有行使或不行使的自由。在权利人主张权利时,义务人可以以此项抗辩权对抗权利人的权利,使对方的权利不能实现;同时,义务人也可以出于各种原因不行使这种对于权利人的抗辩,不行使者,则义务人仍然应当履行自己的义务,实现权利人的权利。上述两种情况应当说都是义务人在获得抗辩权之后所享有的自由选择,都是法律所允许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权利人诉至了法院,法院也不能代替义务人作出是否适用诉讼时效的决定,因为决定是否主张诉讼时效,是否行使抗辩权是义务人的权利和自由,法院也不能越俎代庖,替义务人作出选择。所以,从诉讼时效届满产生私权性质的抗辩权出发,我们可以完全合理地推导出诉讼时效利益“只能由当事人自行主张,而不能由法院主动援引”的结论。也正是基于这一理论,各国立法均明确规定时效利益应当由当事人自行援引,不允许法院主动适用。如意大利民法典第2938条规定,“法官不得依职权提起没有主张的时效。”日本民法典第145条规定,“除非当事人援用时效,法院不得根据时效进行裁判。” 在论证了“抗辩权发生说”的诸多优势以后,我们发现,在我国学术界也已经越来越多的学者否定了“胜诉权消灭说”,而转而接受了“抗辩权发生说”。龙卫球先生认为,“我国《民法通则》第135条推论的诉讼时效的效果,应理解为:诉讼时效完成,只是使义务人取得拒绝履行抗辩权。请求权人仍然可以起诉,如果义务人主张时效抗辩,其起诉不予保护,如果义务人不主张时效抗辩,则请求权人仍然可以胜诉。” 杨立新先生认为,“学者讨论认为,这样(诉讼时效届满消灭胜诉权)的结果,实际上是使一个当事人可以依据自己的意志自由行使的权利,变成了法官的权力,变成了国家的意志。这不符合民事权利的本质要求。……将诉讼时效的性质改变为抗辩权,更符合诉讼时效的本质,有利于保护债权人的合法债权,减少恶意逃债行为的发生,维护正常的交易秩序。” 并且,在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基地民法典建议稿中,其也将诉讼时效届满的后果定位为抗辩权的发生。该建议稿第245条规定,“权利人于法定期间内继续地不行使其请求权,期间届满后,义务人有权拒绝履行给付。”此外,第248条规定,“非经受时效利益人或者其代理人援用时效抗辩,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不得以时效作为裁判的根据。但为使当事人明确其权利的存在,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得为必要的阐明措施。”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应在立法上正式采用“抗辩权发生说”,在司法实践中也要认真贯彻这一理论,从而使理论能真正对于司法实践产生科学的指导作用。


北安市人民法院 宋君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