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劳动人事部保险福利局关于退伍义务兵军龄计算为工龄问题的函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5 05:47:33  浏览:9855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劳动人事部保险福利局关于退伍义务兵军龄计算为工龄问题的函

劳动人事部保福局


劳动人事部保险福利局关于退伍义务兵军龄计算为工龄问题的函
劳动人事部保福局



湖北省劳动局:
你局十一月九日来函收到,经与总参动员部研究,答复如下:
一九七七年四月十二日国家劳动总局(77)劳薪字33号文转发的总参动员部一九七七年三月四日的函规定:“退伍的义务兵的军龄计算,其入伍时间,要从县(市)革命委员会征兵办公室(或人民武装部)批准入伍之日起计算;退伍时间,要以批准退出现役之日为准计算军龄。”
一九七七年以前,总参也是按此精神答复各地的。因此,一九七七年以前入伍、现已退伍的义务兵,其军龄没有按照上述规定计算的,应该改过来。在他们参加地方工作后,按此计算的军龄,应计算为工龄。各年度征兵命令规定的新兵服现役年限起算时间,只是为了便于部队统一管理,不
能作为计算军龄的依据。



1982年12月16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贯彻落实《国家统计局监察部司法部关于开展〈统计法〉和“两办通知”执行情况大检查的通知》的通知

建设部 国家统计局 监察部司法部


关于贯彻落实《国家统计局监察部司法部关于开展〈统计法〉和“两办通知”执行情况大检查的通知》的通知

建综[2001]121号

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北京市政管委):

  根据《国家统计局监察部司法部关于开展〈统计法〉和“两办通知”执行情况大检查的通知》(国统字[2001]35号)(以下简称“三部局通知”)和三部局6月4日电视电话会议的要求,经研究决定,全国建设系统在今年6月-8月开展《统计法》和“两办通知”执行情况大检查。现将“三部局通知”及有关领导同志讲话印发你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认真学习“三部局通知”和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充分认识这次执法大检查的重要意义。

  “三部局通知”和三部局有关领导在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指出了当前统计弄虚作假现象的严重性,从思想、政治、经济等方面分析了弄虚作假的严重危害,强调了当前抓紧开展统计执法大检查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明确提出“这次大检查,目的就是要对《统计法》和“两办通知”在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纠正各种统计违法行为,使统计数据更加真实可靠”。要组织各级建设系统的领导干部和统计人员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文件精神,从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维护党和政府形象、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和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政治高度,认识开展统计大检查工作的重要意义,积极开展大检查工作。

  二、按照“三部局通知”要求,精心组织,全面系统地开展大检查工作。

  “三部局通知”中对大检查的对象、内容及步骤方法作了具体的规定。各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三部局通知”要求,做好本行政区内建设系统统计大检查的组织工作,做到检查对象不留空白,内容不留死角,工作不走过场。具体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㈠动员和自查阶段(6月):在宣传动员的基础上,各地组织本行政区内的被检查单位切实搞好自查工作。各有关单位都要对本单位统计工作进行认真的检查,发现并纠正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工作的措施;自查工作结束后,要写出自查报告,并在报送当地大检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同时报送建设部。

  ㈡重点抽查阶段(7月):做好重点抽查工作,是保证大检查工作取得成效的关键环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要对重点抽查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制定可行的方案,指导市(地)、县(市)建设系统做好抽查工作。要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对近两年统计问题多的市、县,专(行)业和单位按照不同比例进行抽查。特别要集中力量对与企业资质挂钩、评比考核挂钩的指标进行抽查。对检查中发现的情况、问题及处理情况,在报送当地大检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同时报送建设部。

  ㈢处理和总结阶段(8月):各地对在大检查中查出的各种统计违法行为,按“三部局通知”要求和属地原则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报上一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大检查基本结束后,各地要按“三部局通知”规定,做好总结工作,并将总结材料于2001年9月上旬报建设部。

  三、组织领导

  为确保大检查的顺利进行,建设部成立大检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综合财务司经济信息处),具体负责大检查的组织协调工作。建设部将组织力量于2001年7月份赴部分省(区、市)了解、督导大检查的组织实施情况。

  各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加强对本行政区内建设系统大检查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督促检查工作。各有关职能处室,要通力配合,确保建设系统大检查工作顺利完成。

附件:

  ⒈国家统计局监察部司法部关于开展《统计法》和“两办通知”执行情况大检查的通知

  ⒉国家统计局朱之鑫局长在《统计法》和“两办通知”执行情况大检查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⒊监察部陈昌智副部长在《统计法》和“两办通知”执行情况大检查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⒋司法部刘副部长在《统计法》和“两办通知”执行情况大检查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二○○一年六月十二日


--------------------------------------------------------------------------------

国家统计局,部内有关司

--------------------------------------------------------------------------------

建设部办公厅秘书处 2001年6月13日印


--------------------------------------------------------------------------------


附件一:

国家统计局监察部司法部关于开展《统计法》和“两办通知”执行情况大检查的通知

国统字[2001]3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统计局、监察厅(局)、司法厅(局),国务院各有关部门:

  近几年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统计法》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坚决反对和制止在统计上弄虚作假的通知》(中办发[1998]7号,以下简称“两办通知”),积极推进依法统计,为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发挥统计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做了大量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是,目前统计上的弄虚作假在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仍然比较严重;执法不严、违法难究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一些不实的统计数据集中反映了本位主义、形式主义和以数谋私等腐败现象,在群众中造成了很坏的影响。

  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关于不折不扣地贯彻《统计法》、进一步落实“两办通知”的指示精神,国家统计局、监察部、司法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开展《统计法》和“两办通知”执行情况大检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检查的对象和内容

  检查的对象:一是组织实施政府统计调查的单位,包括各级政府统计机构、各有关部门的统计机构等;二是依法负有提供统计资料义务的被调查单位;三是民间统计调查组织。

  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㈠统计违法行为。重点检查1999年和2000年是否发生了下列统计违法行为:①虚报、瞒报、伪报、篡改统计资料,特别是违反统计法规和工作程序编造统计数据的;②拒报、屡次迟报统计资料的;③未经法定程序,擅自制发统计调查表的;④地方、部门、单位的领导人侵犯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的职权,干扰统计数据正常上报的;⑤不具备法定资格或未依法报经审批,违法进行涉外社会调查的;⑥利用统计调查危害国家安全,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或者进行期诈活动的。

  ㈡统计基础工作。重点检查有关单位是否依法设立了统计机构,是否按照统计制度的规定设置了原始记录、统计台帐,统计工作制度是否健全,统计人员是否持证上岗等。

  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规定的检查内容全面进行自查并组织抽查,以保证检查工作取得切实的成效。

  二、工作步骤

  这次大检查从5月份开始,到8月底结束,按照动员和自查-重点抽查-处理和总结三个阶段安排。

  ㈠动员和自查阶段(5月初至6月中旬)

  国家统计局、监察部、司法部将联合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对大检查进行全面的动员和部署。各地区、各部门要结合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广泛动员社会各界支持和参与大检查工作。

  ⒈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介,组织一批有份量的宣传材料,深入宣传《统计法》和“两办通知”精神,宣传坚持实事求是、反对弄虚作假的重要意义,为检查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⒉要认真组织各单位的领导干部和广大统计人员学习《统计法》及其实施细则、“两办通知”,以及有关大检查的文件、材料,深刻认识开展大检查的意义,自觉支持、配合大检查工作。同时,做好专兼职统计检查员的培训工作,明确责任,为下一阶段组织重点抽查做好准备。

  ⒊县以上统计部门都要向社会公布专门的举报电话或信箱,发动和鼓励群众揭发、检举各种统计违法行为。

  在做好宣传动员的基础上,各地区、各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组织辖区内或系统内的被检查单位切实搞好自查工作,防止走过场。各有关单位都要对照《统计法》和“两办通知”的要求,对本单位统计工作进行认真的检查,发现并纠正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统计工作的方案或措施;自查工作结束后,要写出自查报告报送当地大检查领导小组。

  ㈡重点抽查阶段(6月下旬至7月底)

  做好重点抽查工作,是保证大检查取得切实成效的关键性环节。各省(区、市)都要对重点抽查工作提出明确的要求,做出周密的安排,制订科学可行的方案,指导和督促市(地)、县两级搞好抽查工作。

  各市(地)、县要认真分析本辖区内被检查单位的情况,按照5%左右的比例确定重点检查单位,集中力量检查那些问题比较多的地区、行业和单位,特别要针对经济增长速度、乡镇工业产值、农民人均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农村出生人口等进行重点检查。

  重点抽查工作要从实际出发,针对重点单位和重点指标,采用层级检查、异地检查、交叉检查等方式,努力排除各方面对检查工作的干扰。对于统计执法力量薄弱、统计违法案件查办不力的县(市)、省(区、市)要加强指导,进行重点柚查。对于群众举报的、有重大统计违法嫌疑的单位,省(区、市)或市(地)监察、司法、统计部门要直接组织力量进行查处。市(地)、县对在检查中发现的重要情况和问题,要及时向上级报告。各省(区、市)要将大检查过程中的问题、经验和重大案件的查处情况及时报告全国《统计法》和“两办通知”执行情况大检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㈢处理和总结阶段(8月份)

  对在大检查中查出的各种统计违法行为,各地区、各部门要严格按照统计法律、法规和党纪政纪的有关规定,本着“自查从宽、被查从严”的原则,认真进行处理。

  凡是在自查阶段由自己主动查出、报告并能认真纠正、整改的,违纪违法情节较轻的可免予处罚,违纪违法情节较重的也可酌情从轻或减轻处罚。

  凡是在抽查阶段查出的违法行为,要依法进行处理。在对违法单位进行处罚的同时,要对违纪违法责任人予以处理。对于地方、部门、单位的领导人自行修改统计资料、编造虚假数据,强令、授意统计机构、统计人员篡改统计资料或者编造虚假数据,对拒绝、抵制篡改统计资料或者编造虚假数据行为的统计人员进行打击报复等违纪违法行为,经认真调查核实后,要酌情给予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或做出必要的组织处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

  为推动大检查工作的深入开展,各地区、各部门对于查出的典型统计违法案件,要及时通过新闻媒体予以曝光,以发挥“查处一案、教育一片”的作用,震慑统计违法者,增强全社会的统计法制观念。

  大检查基本结束后,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做好总结工作并向上级报告,各省(区、市)应于9月10日前将总结材料报送全国《统计法》和“两办通知”执行情况大检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总结报告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①大检查采取的主要措施;②统计违法行为查处情况(附3-5个典型案件的具体材料和案件曝光材料);③统计基础工作情况;④当前统计工作特别是统计法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和对策,重点要对在统计上弄虚作假行为的情况、症结和解决办法进行总结分析和提出建议。

  三、组织领导

  为了确保大检查的顺利进行,成立全国《统计法》和“两办通知”执行情况大检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国家统计局政策法规司),具体负责大检查的组织协调工作。国家统计局、监察部、司法部还将共同组成督查组于6、7月份赴部分省(区、市)了解、督导大检查的组织实施情况。

  各省(区、市)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加强对本地区大检查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督促检查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在大检查中通力配合,协助各级统计、监察、司法部门做好检查工作,查办统计违法案件。属国务院有关部门垂直领导系统的检查工作,由主管部门具体负责组织实施。

  附件:全国《统计法》和“两办通知”执行情况大检查领导小组人员名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二○○一年五月十日

附件二:

在全国《统计法》和“两办通知”执行情况大检查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国家统计局 局长 朱之鑫

(2001年6月4日)

同志们: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程序的部署,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关于不折不扣地贯彻《统计法》、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坚决反对和制止在统计上弄虚作假的通知》的指示精神,国家统计局、监察部、司法部决定在今年5月至8月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开展《统计法》和“两办通知”执行情况大检查。关于这次大检查的通知,已于5月中旬下发。今天召开这个电视电话会议,就是要对大检查工作进行进一步的动员和部署。下面,我就如何搞好大检查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大检查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一再强调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反对虚报浮夸,中央领导同志多次指示要认真贯彻《统计法》和“两办通知”,坚决查处在统计上弄虚作假的行为。江总书记曾经指出:各级干部要坚持实事求是,敢于讲真话,反映真实情况。从群众来信反映的情况看,一些地方虚报浮夸和形式主义十分严重,在群众中影响很坏。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制度和机制上着手。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和制止任何形式的弄虚作假,严肃查处弄虚作假的问题。凡是弄虚作假的干部决不能提拨重用,已经提拔的一经发现要坚决撤下来。要坚持不懈地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要做好表率。今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指出:“严禁经济工作中的弄虚作假,保证基础信息、基础统计的真实性、准确性。”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于“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现象更是深恶痛绝。正如“两办通知”所指出的:在统计上弄虚作假是一个严重的政治问题,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腐败行为。这种行为,不仅严重违背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损害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而且影响国家决策的科学性,妨碍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必须坚决纠正。

  《统计法》是维护统计工作程序的基本法律规范,“两办通知”更是反对在统计上弄虚作假的有力武器。这次大检查,目的就是要对《统计法》和“两办通知”在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发现和纠正各种统计违法行为,使统计数据更加真实可靠。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从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维护党和政府形象、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这次大检查的重要意义,积极参与、支持和配合大检查工作。

  二、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好大检查的各项工作

  这次大检查,原则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各地区、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为确保大检查的顺利进行,国家统计局、监察部、司法部已经成立了全国《统计法》和“两办通知”执行情况大检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国家统计局,具体负责大检查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各地区要在当地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成立本地区的大检查领导小组,各有关部门也应根据本系统的实际情况成立相应的组织和机构,以加强对大检查工作的领导,并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大力支持,为大检查的顺利开展创造必要的条件。

  各级统计部门要加强与监察、司法及有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共同研究制订大检查的计划及方案,在大检查中相互支持、密切配合,既发挥好各自的职能作用,又形成整体合力。这里,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各级统计行政机关作为统计执法检查的职能部门,必须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大检查中去,具体组织好各阶段、各方面的工作,明确分工,落实责任,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大检查各项任务的完成。

  三、突出重点,确保大检查取得切实成效

  这次大检查,安排三个多月的时间,大体上分三个阶段实施:从5月至6月中旬,是动员和自查阶段;6月下旬至7月底,是重点抽查阶段;8月份是处理和总结阶段。对于各阶段的工作内容,在通知中已提出了明确要求。这里,我着重强调下面几点:

  首先,要广泛深入地做好宣传、动员工作。要在思想上明确,宣传动员工作既是大检查活动本身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保证整个大检查工作取得切实成效的重要前提。大检查工作能否深入,能否取得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支持,能否得到被检查单位的配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舆论宣传和思想动员的力度。各地区、各部门一定要采取多种形式,特别是要抓住这次召开电视电话会议的时机,利用各种传媒,广泛地宣传《统计法》和“两办通知”的主要精神,宣传大检查的重要意义、重点内容和具体要求,为大检查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为搞好大检查的宣传工作,国家统计局《统计工作简报》增设大检查特刊,《中国信息报》开辟《数字打假》专栏,《中国统计信息网》设立统计执法大检查专题。这次大检查,适逢全国“四五”普法开始实施。我们要以大检查为契机,搞好统计系统“四五”普法的开局。

  其次,要认真组织好被检查单位的自查工作。这次大检查,是对《统计法》和“两办通知”执行情况的一次全面的检查,检查的对象既包括所有被调查单位,也包括所有组织实施调查的政府统计机构和民间统计调查组织。对如此众多的被检查单位,检查机关不可能逐一地进行检查。因此,认真组织好自查工作,就成为全面完成大检查任务的重要环节。为防止自查工作走过场,各地区、各部门要依据检查内容,对不同的检查对象提出明确的自查要求或制发相应的自查表式,并督促被检查单位认真检查、填报和整改。所有被检查单位都要按照要求,认真进行自查自纠,并写出自查报告报送当地大检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三,精心组织实施重点抽查工作。重点抽查工作是检验自查工作成效的重要手段,也是保障整个大检查取得切实成效的关键环节。各地区、各部门要在普遍开展自查基础上,有重点地选择部分单位进行检查。各省(区、市)要认真研究、制订本省(区、市)的重点抽查方案,确定重点抽查的行业、地区和单位,明确重点抽查的内容、方式和目标要求,并做好督促检查工作。各市(地)、县要按照统一要求和一定比例,集中力量检查那些问题较多、统计基础工作差、自查不合格的单位。在选择重点检查单位时,各级统计部门要认真研究本辖区的情况,主动与有关部门协调,做好上下沟通,以避免重复检查。

  四、集中力量,严肃查处统计违法行为

  严格查处统计违法行为,是开展大检查工作的一项主要内容,也是大检查取得成效的重要标志。各级统计部门要与监察、司法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协同作战,狠抓统计违法行为的查处工作。特别是要针对那些利用职权非法干预统计数据,利用虚假统计数据骗取荣誉和“政绩”、谋取经济利益的行为,不管涉及什么地方、什么单位、什么人,都要排除阻力,坚决查处,绝不姑息。为此,在大检查开始时,各级都要向社会公布专门的举报电话或信箱,并通过多种途径鼓励和发动群众检举、揭发在统计上的弄虚作假行为。对于情节较重、有一定查处阻力的统计违法案件,下级机关要及时向上级报告。上级机关要做好有关案件的督办工作,必要时直接组织力量进行查处。对大检查中查办的典型统计违法案件,各省(区、市)要通过新闻媒体予以曝光,以震慑统计违法者,增强全社会的统计法制观念。

  五、认真做好大检查的总结工作

  大检查的目的之一,在于掌握情况,找准问题,研究对策,以利于下一步改进工作。因此,做好大检查的总结工作至关重要。案件处理工作基本结束后,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分析本地区、本部门的统计基础工作情况、统计违法行为发生情况以及统计数据质量状况等,特别要针对当前在统计上弄虚作假现象的表现形式、严重程度、主要原因和解决办法作出全面的总结,制定整改措施,为开展经常性的统计执法检查、推动统计改革和建设、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奠定好的基础。各省(区、市)、各部门要将总结材料报送全国《统计法》和“两办通知”执行情况大检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大检查结束后,将对大检查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

  我们相信,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在各地区、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这次大检查工作一定会取得圆满成功!

附件三:

在全国《统计法》和“两办通知”执行情况大检查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监察部 副部长 陈昌智

(2001年6月4日)

同志们: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统计法》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坚决反对和制止在统计上弄虚作假的通知》精神,纠正和处理统计工作中的违纪违法行为,更好地发挥统计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国家统计局、监察部、司法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开展《统计法》和“两办通知”执行情况大检查。刚才,国家统计局局长朱之鑫同志对这次大检查作了全面动员和部署。下面,我就纪检监察机关如何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参加这项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开展《统计法》和“两办通知”执行情况大检查的重要意义

  统计是国家实行科学决策和现代化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准确、及时、全面的统计数据,对于正确分析国民经济的运行态势,保障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统计法制建设的不断加强,统计工作的逐步规范和完善,统计数据的质量有了显著提高,为党和政府实行科学决策和宏观管理提供了可靠依据。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目前人为干扰统计工作,在统计数据上弄虚作假的现象仍然比较严重。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的领导干部党性原则不强,思想作风不正,法制观念淡薄,以言代法、以权定数、以数谋私。有的通过虚报统计数据,炮制虚假政绩,骗取荣誉或掩盖过失、逃避责任;有的通过瞒报统计数字,截留或骗取不当利益;有的工作飘浮,对弄虚作假行为不检查、不追究,甚至袒护纵容;有的甚至对敢于坚持原则、坚决抵制弄虚作假的统计人员百般刁难、打击报复。必须指出,在统计上弄虚作假是一个严重的政治问题,不仅是一种危害极大的腐败现象,也是滋生腐败的“温床”。从思想上看,它违背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败坏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助长了虚报浮夸歪风的蔓延;从政治上看,它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经济上看,它影响了国家宏观经济决策的科学性,给经济建设带来严重后果。对于这股歪风,党中央和国务院坚决反对,人民群众深恶痛绝。江泽民同志曾尖锐地指出,虚报浮夸、弄虚作假等不正之风,害国害民,贻误党的事业,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认真开展《统计法》和“两办通知”执行情况大检查,对于制止和纠正统计工作中的弄虚作假行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保证党和政府的科学决策,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都具有重大意义。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一定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来认识开展这次大检查的重要性,切实履行监督检查和查办案件的职责,坚决惩治统计上的弄虚作假行为,为提高统计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提供纪律保证。

  二、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肃查处统计违纪违法行为

  纪检监察机关在监督检查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决定、命令方面担负着重要职责。坚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为经济建设服务,是纪检监察工作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的职能作用,严肃查处统计工作中弄虚作假行为,保障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按照这次会议的部署,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动用执法监察的手段,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深入、扎实、有效地做好这项工作。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的领导干部对统计工作滥加干预,是统计上弄虚作假问题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因此,我们要把工作重点放在监督检查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特别是地方、部门、单位领导干部执行《统计法》和“两办通知”的情况上。凡是自行修改统计资料,违反统计法规和工作程序编造统计数据,侵犯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的职权,强令或授意统计机构、统计人员篡改统计资料、编造虚假数据,干扰统计数据正常上报的行为,以及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在统计上的弄虚作假现象放任、袒护、纵容,甚至对拒绝、抵制篡改统计资料、编造虚假数据的统计人员或检举揭发统计违法行为的人员进行打击报复等违纪违法行为,都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严肃查处,不仅要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还要追究有关负责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要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对影响较大的典型案件,要通过新闻媒体予以曝光,以震慑违纪违法者,增强全社会的统计法制观念。在工作中,要坚持标本兼治的原则,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认真分析原因,协助统计部门完善规章制度,堵塞体制、制度和管理上的漏洞,进一步健全和规范统计管理,加强和改善统计执法工作,从制度上防范和消除人为干扰、弄虚作假等消极腐败现象。

  三、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发挥整体监督效能

  近年来,中央纪委、监察部与国家统计局等部门联合开展了三次全国性的统计执法情况大检查,纠正了一批违规违章问题,查处了一批违纪违法案件。从这几次大检查的情况看,纪检监察机关与统计等部门的协作配合是好的,工作是有成效的。在这次大检查中,我们要继续发扬团结协作精神,加强与统计、司法部门的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经常交流情况,共同研究工作,形成工作合力,扎扎实实地把这次大检查搞好。在工作中,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注意把握好工作角度,充分发挥监督检查职能优势,查处统计工作中的违纪违法案件,但不能越俎代庖,代行业务主管部门的职责。今年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配合有关部门开展的监督检查项目比较多,工作任务很繁重,纪检监察机关的领导要把这次大检查工作与反腐败三项任务紧密结合起来,统筹安排好各项工作,合理调度和使用力量,加强对工作的协调和指导,帮助排除来自各方面的干扰和阻力,保证大检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切实取得成效。

  同志们,开展《统计法》和“两办通知”执行情况大检查,制止和纠正各种统计违纪违法行为,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要工作。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一定要按照会议的部署和要求,认真开展工作,为维护统计法律、法规的严肃性、权威性,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附件四:

在全国《统计法》和“两办通知”执行情况大检查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司法部 副部长 刘

(2001年6月4日)

同志们:

  国家统计局、监察部、司法部决定从今年5月到8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统计法》和“两办通知”执行情况大检查,很及时,很有必要,也非常重要。刚才,之鑫局长、昌智副部长就这次大检查作了重要讲话,下面,我就全国司法行政机关做好这次大检查工作谈几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积极配合大检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统计工作对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分重要。真实、准确的统计数据是国家科学决策和现代化管理的重要依据。《统计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统计工作秩序,保证统计数据及时、准确、可靠,制止统计中弄虚作假行为的法律保障。《统计法》颁布实施以来,统计法知识得到了广泛宣传,依法统计观念逐步树立,统计工作开始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但是,也应该看到,目前,违反《统计法》现象仍然存在,虚报瞒报、弄虚作假的问题还时有发生,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损害了国家利益。因此,开展《统计法》和“两办通知”执行情况大检查,对于纠正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维护《统计法》的权威,保障国家决策的科学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司法部作为全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主管机关,负有宣传普及《统计法》的重要职责。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从战略和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这次大检查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到开展《统计法》和“两办通知”执行情况大检查,是整顿和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具体措施,是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政府依法行政的具体实践,也是贯彻江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为。要认真按照国家统计局、监察部、司法部《关于开展〈统计法〉和‘两办通知’执行情况大检查的通知》要求,认真部署,周密安排,制定计划,组织实施。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与统计、监察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共同做好检查工作。这次大检查适逢“四五”普法启动的有利时机,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以此为契机,把开展大检查的法制宣传工作作为“四五”普法启动的内容之一,作为今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一个重点,纳入今年的专项依法治理活动当中,抓好落实,抓出成效。

  二、突出重点,确保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落在实处

  在这次大检查中,各级普法依法治理主管机关要根据《通知》确定的检查对象和内容,突出重点,搞好宣传。首先,要抓好领导干部的统计法制宣传教育,提高依法统计意识。要把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学习和运用《统计法》的情况,作为大检查的重点,结合这次大检查,对一些重点部门集中开展一次《统计法》和“两办通知”精神的宣传教育活动,掀起一次学习、宣传《统计法》的热潮。要通过党委中心组学法、举办法制讲座、举办法制培训班等形式,加强对广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统计法知识的教育。要通过法制教育,使各级领导干部掌握统计法律知识,增强统计法制观念,认识到依法统计不仅是党的纪律要求,也是法律的要求,从遵守国家法律的高度带头学法用法,做到依法行政,自觉支持统计部门依法统计、严格执法,纠正和制止统计工作上的违法行为。其次,要抓好各级统计机构和广大统计人员的法制教育。要按照中宣部、人事部、司法部《关于在公务员中开展学法用法活动和进行依法行政培训的意见》要求,加强对政府部门统计人员统计法律知识的培训,把这项工作纳入今年公务员学法用法和依法行政培训计划。要把政府各部门统计人员参加统计法知识培训和考试考核情况,与上岗资格结合起来。要按照中宣部、国家经贸委、司法部《关于推动企业经营管理者学法用法的意见》要求,加强对企业统计人员的法制教育,增强他们的统计法律知识,使之自觉守法,严格依法统计,保证统计数据的科学、准确。第三,要认识做好《统计法》的社会宣传工作。要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加强对全社会的统计法知识的宣传教育,使统计法律知识走向社会,从而在全社会形成学习《统计法》,遵守《统计法》,自觉维护《统计法》权威的良好社会氛围,为《统计法》的贯彻实施打下坚实的社会基础。

  三、讲求方式,注重实效,努力使统计法知识深入人心

  在这次大检查中,各级普法依法治理主管机关要充分利用法律的规范、引导、教育作用和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的震慑作用,积极主动做好大检查各个阶段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做到宣传舆论先行,大检查工作进行到哪里,就把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开展到哪里,营造强大的法制氛围,确保检查工作的顺利进行。要充分利用现代传媒在法制宣传教育中的独特优势,在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开办专栏,集中宣传统计法律知识和“两办通知”精神,做好大检查工作的宣传报道工作。要发挥《中国普法网》的作用,利用网络优势,开展网络宣传。尤其要结合这次大检查中查处的一些大案要案,统计行动,及时报道,大造声势,对广大干部和群众进行生动的《统计法》知识教育。要充分发挥各地法制辅导员、法制文艺宣传员、法制讲师团三支队伍的作用,利用各级法制宣传阵地,举办法制讲座、法制文艺演出、法律咨询和采取墙报、橱窗、展览、标语等丰富多彩的法制宣传形式,大张旗鼓地开展宣传活动。要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使全社会了解这次大检查的意义,主动支持、配合、参与这次活动,让广大干部群众在这次大检查的法制实践中,受到生动的法制教育,使《统计法》深入社会、深入人心。

  总之,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充分认识开展《统计法》和“两办通知”执行情况大检查的意义,认真按照会议的部署,迅速行动,扎实工作,保证这次大检查工作的顺利圆满完成。

  谢谢大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国务院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

(2012年12月31日)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必须固本强基,始终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必须统筹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着力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三农”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全面确立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四化同步”等战略思想,全面制定一系列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重大政策,全面构建农业生产经营、农业支持保护、农村社会保障、城乡协调发展的制度框架,农业生产得到很大发展、农村面貌得到很大改善、农民群众得到很大实惠,农业农村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迎来了又一个黄金期,初步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粮食产量实现“九连增”,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迈上新台阶。农民增收实现“九连快”,农村贫困人口生存和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农村民生加速改善,办了许多深得民心的大事好事。农村综合改革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分割的体制障碍加快破除。农村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农业农村形势好,为我国综合国力在国际风云变幻中大幅提升,为现代化建设在重重风险挑战中昂首迈进,为党和国家事业在各种困难考验中兴旺发达,注入了强劲动力,增添了应对底气,赢得了战略主动。实践证明,中央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大政方针完全正确,出台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卓有成效。

伴随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正在进入新的阶段,呈现出农业综合生产成本上升、农产品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农村社会结构加速转型、城乡发展加快融合的态势。人多地少水缺的矛盾加剧,农产品需求总量刚性增长、消费结构快速升级,农业对外依存度明显提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任务艰巨;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动,农户兼业化、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农民利益诉求多元,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势在必行;国民经济与农村发展的关联度显著增强,农业资源要素流失加快,建立城乡要素平等交换机制的要求更为迫切,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任重道远。我们必须顺应阶段变化,遵循发展规律,增强忧患意识,举全党全国之力持之以恒强化农业、惠及农村、富裕农民。

2013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四化同步”的战略部署,按照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的工作目标,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政策扶持力度、科技驱动力度,围绕现代农业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优越性,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大好形势。

一、建立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机制,努力夯实现代农业物质基础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始终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首要任务。必须毫不放松粮食生产,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着力强化农业物质技术支撑。

1.稳定发展农业生产。粮食生产要坚持稳定面积、优化结构、主攻单产的总要求,确保丰产丰收。继续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着力加强800个产粮大县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东北四省区节水增粮行动、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支持优势产区棉花、油料、糖料生产基地建设。扩大粮棉油糖高产创建规模,在重点产区实行整建制推进,集成推广区域性、标准化高产高效模式。深入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加强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与联防联控能力建设。加大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实施力度,扩大园艺作物标准园和畜禽水产品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创建规模。以奖代补支持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试点。推进种养业良种工程,加快农作物制种基地和新品种引进示范场建设。加强渔船升级改造、渔政执法船艇建造和避风港建设,支持发展远洋渔业。

2.强化农业物质技术装备。落实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大力度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大中型灌区配套改造、灌排泵站更新改造、中小河流治理,扩大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覆盖范围,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加大雨水集蓄利用、堰塘整治等工程建设力度,提高防汛抗旱减灾能力。加大财政对小型水库建设和除险加固支持力度。及时足额计提并管好用好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加快落实农业灌排工程运行管理费用由财政适当补助的政策。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继续实施种业发展等重点科技专项,加快粮棉油糖等农机装备、高效安全肥料农药兽药研发。推进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

3.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统筹规划农产品市场流通网络布局,重点支持重要农产品集散地、优势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加强农产品期货市场建设,适时增加新的农产品期货品种,培育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农产品价格形成和交易中心。加快推进以城市标准化菜市场、生鲜超市、城乡集贸市场为主体的农产品零售市场建设。加强粮油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发展农产品冷冻贮藏、分级包装、电子结算。健全覆盖农产品收集、加工、运输、销售各环节的冷链物流体系。大力培育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发展农产品网上交易、连锁分销和农民网店。继续实施“北粮南运”、“南菜北运”、“西果东送”、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启动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示范区创建。支持供销合作社、大型商贸集团、邮政系统开展农产品流通。深入实施商标富农工程,强化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商标保护。

4.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充分发挥价格对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的激励作用,按照生产成本加合理利润的原则,继续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适时启动玉米、大豆、油菜籽、棉花、食糖等农产品临时收储。优化粮食等大宗农产品储备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完善粮棉油糖进口转储制度。健全重要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机制,认真执行生猪市场价格调控预案,改善鲜活农产品调控办法。完善农产品进出口税收调控政策,加强进口关税配额管理,健全大宗品种进口报告制度,强化敏感品种进口监测。推动进口来源多元化,规范进出口秩序,打击走私行为。加强和完善农产品信息统计发布制度,建立市场调控效果评估制度。扩大农资产品储备品种。

5.提升食品安全水平。改革和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加强综合协调联动,落实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监管责任,加快形成符合国情、科学完善的食品安全体系。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强化农业生产过程环境监测,严格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使用管理,积极开展农业面源污染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食品安全检测室(站)建设,补助检验检测费用。健全基层食品安全工作体系,加大监管机构建设投入,全面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

二、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

适应农业进入高投入、高成本、高风险发展时期的客观要求,必须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加强对农业的支持保护。要在稳定完善强化行之有效政策基础上,着力构建“三农”投入稳定增长长效机制,确保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

1.加大农业补贴力度。按照增加总量、优化存量、用好增量、加强监管的要求,不断强化农业补贴政策,完善主产区利益补偿、耕地保护补偿、生态补偿办法,加快让农业获得合理利润、让主产区财力逐步达到全国或全省平均水平。继续增加农业补贴资金规模,新增补贴向主产区和优势产区集中,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倾斜。落实好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政策,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规模,推进农机以旧换新试点。完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逐步扩大种粮大户补贴试点范围。继续实施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补助和土壤有机质提升补助,支持开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启动低毒低残留农药和高效缓释肥料使用补助试点。完善畜牧业生产扶持政策,支持发展肉牛肉羊,落实远洋渔业补贴及税收减免政策。增加产粮(油)大县奖励资金,实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政策,研究制定粮食作物制种大县奖励政策。增加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投入。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重点支持粮食及地方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发展。

2.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加强国家对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扶持和引导,切实加大商业性金融支农力度,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作用,确保持续加大涉农信贷投放。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优先满足农户信贷需求,加大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信贷支持力度。加强财税杠杆与金融政策的有效配合,落实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农户贷款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贴息等政策。稳定县(市)农村信用社法人地位,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探索农业银行服务“三农”新模式,强化农业发展银行政策性职能定位,鼓励国家开发银行推动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支持社会资本参与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改善农村支付服务条件,畅通支付结算渠道。加强涉农信贷与保险协作配合,创新符合农村特点的抵(质)押担保方式和融资工具,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农业信用担保体系。扩大林权抵押贷款规模,完善林业贷款贴息政策。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完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生产大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力度,适当提高部分险种的保费补贴比例。开展农作物制种、渔业、农机、农房保险和重点国有林区森林保险保费补贴试点。推进建立财政支持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支持符合条件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各类农业相关企业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筹集发展资金。

3.鼓励社会资本投向新农村建设。各行各业制定发展规划、安排项目、增加投资要主动向农村倾斜。引导国有企业参与和支持农业农村发展。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采取投资筹资、捐款捐助、人才和技术支持等方式在农村兴办医疗卫生、教育培训、社会福利、社会服务、文化旅游体育等各类事业,按规定享受税收优惠、管护费用补助等政策。落实公益性捐赠农村公益事业项目支出所得税前扣除政策。鼓励企业以多种投资方式建设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

三、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稳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创新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核心和基础。要尊重和保障农户生产经营的主体地位,培育和壮大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充分激发农村生产要素潜能。

1.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抓紧研究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具体实现形式,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结合农田基本建设,鼓励农民采取互利互换方式,解决承包地块细碎化问题。土地流转不得搞强迫命令,确保不损害农民权益、不改变土地用途、不破坏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探索建立严格的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耕地(林地、草原)准入和监管制度。规范土地流转程序,逐步健全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强化信息沟通、政策咨询、合同签订、价格评估等流转服务。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建设。深化国有农垦管理体制改革,扩大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

2.努力提高农户集约经营水平。按照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要求,引导农户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生产要素,加快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创造良好的政策和法律环境,采取奖励补助等多种办法,扶持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大力培育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着力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充分利用各类培训资源,加大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制定专门计划,对符合条件的中高等学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返乡农民工务农创业给予补助和贷款支持。

3.大力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农民合作社是带动农户进入市场的基本主体,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新型实体,是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有效载体。按照积极发展、逐步规范、强化扶持、提升素质的要求,加大力度、加快步伐发展农民合作社,切实提高引领带动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鼓励农民兴办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等多元化、多类型合作社。实行部门联合评定示范社机制,分级建立示范社名录,把示范社作为政策扶持重点。安排部分财政投资项目直接投向符合条件的合作社,引导国家补助项目形成的资产移交合作社管护,指导合作社建立健全项目资产管护机制。增加农民合作社发展资金,支持合作社改善生产经营条件、增强发展能力。逐步扩大农村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农技推广等涉农项目由合作社承担的规模。对示范社建设鲜活农产品仓储物流设施、兴办农产品加工业给予补助。在信用评定基础上对示范社开展联合授信,有条件的地方予以贷款贴息,规范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完善合作社税收优惠政策,把合作社纳入国民经济统计并作为单独纳税主体列入税务登记,做好合作社发票领用等工作。创新适合合作社生产经营特点的保险产品和服务。建立合作社带头人人才库和培训基地,广泛开展合作社带头人、经营管理人员和辅导员培训,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合作社工作。落实设施农用地政策,合作社生产设施用地和附属设施用地按农用地管理。引导农民合作社以产品和产业为纽带开展合作与联合,积极探索合作社联社登记管理办法。抓紧研究修订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4.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收购、控股等方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创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促进龙头企业集群发展。推动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采取保底收购、股份分红、利润返还等方式,让农户更多分享加工销售收益。鼓励和引导城市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种养业。增加扶持农业产业化资金,支持龙头企业建设原料基地、节能减排、培育品牌。逐步扩大农产品加工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试点行业范围。适当扩大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试点范围。

  四、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机制,大力培育发展多元服务主体

  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必须建立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要坚持主体多元化、服务专业化、运行市场化的方向,充分发挥公共服务机构作用,加快构建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1.强化农业公益性服务体系。不断提升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继续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建立补助经费与服务绩效挂钩的激励机制。继续实施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不断改善推广条件。支持高等学校、职业院校、科研院所通过建设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农业综合服务示范基地等方式,面向农村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加强乡镇或小流域水利、基层林业公共服务机构和抗旱服务组织、防汛机动抢险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中的重要作用。加快推进农村气象信息服务和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体系与能力建设,提高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水平。

  2.培育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支持农民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农民经纪人、涉农企业等为农业生产经营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的服务,发挥经营性服务组织的生力军作用。采取政府订购、定向委托、奖励补助、招投标等方式,引导经营性服务组织参与公益性服务,大力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动物疫病防控、农田灌排、地膜覆盖和回收等生产性服务。推进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培育会计审计、资产评估、政策法律咨询等涉农中介服务组织。对符合条件的农业经营性服务业务免征营业税。

  3.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鼓励搭建区域性农业社会化服务综合平台。发展专家大院、院县共建、农村科技服务超市、庄稼医院、专业服务公司加合作社加农户、涉农企业加专家加农户等服务模式,积极推行技物结合、技术承包、全程托管服务,促进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到田到户。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县创建。整合资源建设乡村综合服务社和服务中心。加快用信息化手段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启动金农工程二期,推动国家农村信息化试点省建设。发展农业信息服务,重点开发信息采集、精准作业、农村远程数字化和可视化、气象预测预报、灾害预警等技术。

  五、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有效保障农民财产权利

  建立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是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的内在要求。必须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依法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

  1.全面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强化对农村耕地、林地等各类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保护。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妥善解决农户承包地块面积不准、四至不清等问题。加快包括农村宅基地在内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建设用地使用权地籍调查,尽快完成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中央财政予以补助。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确保按时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高林权证发证率和到户率。推进国有林场改革试点,探索国有林区改革。加快推进牧区草原承包工作,启动牧区草原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

  2.加快推进征地制度改革。依法征收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要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确保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有提高、长远生计有保障。加快修订土地管理法,尽快出台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征收补偿条例。完善征地补偿办法,合理确定补偿标准,严格征地程序,约束征地行为,补偿资金不落实的不得批准和实施征地。改革和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加强管理,依法保障农户宅基地使用权。依法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农村集体非经营性建设用地不得进入市场。

  3.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因地制宜探索集体经济多种有效实现形式,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以清产核资、资产量化、股权管理为主要内容,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健全农村集体财务预决算、收入管理、开支审批、资产台账和资源登记等制度,严格农村集体资产承包、租赁、处置和资源开发利用的民主程序,支持建设农村集体“三资”信息化监管平台。鼓励具备条件的地方推进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探索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界定的具体办法。

  六、改进农村公共服务机制,积极推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按照提高水平、完善机制、逐步并轨的要求,大力推动社会事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倾斜,努力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1.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覆盖力度,逐步建立投入保障和运行管护机制。“十二五”期间基本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农村电网升级改造要注重改善农村居民用电和农业生产经营供电设施,中央投资继续支持农村水电供电区电网改造和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推进西部地区、连片特困地区乡镇、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建设和东中部地区县乡公路改造、连通工程建设,加大农村公路桥梁、安保工程建设和渡口改造力度,继续推进农村乡镇客运站网建设。加快宽带网络等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沼气可持续发展,优化项目结构,创新管理方式,鼓励新技术研发应用。加大力度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和国有林区(场)棚户区、国有垦区危房改造,加快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和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工程。健全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机制,积极推进公益性乡村债务清理化解试点。科学规划村庄建设,严格规划管理,合理控制建设强度,注重方便农民生产生活,保持乡村功能和特色。制定专门规划,启动专项工程,加大力度保护有历史文化价值和民族、地域元素的传统村落和民居。农村居民点迁建和村庄撤并,必须尊重农民意愿,经村民会议同意。不提倡、不鼓励在城镇规划区外拆并村庄、建设大规模的农民集中居住区,不得强制农民搬迁和上楼居住。加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加大避灾移民搬迁投入。

2.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完善农村中小学校舍建设改造长效机制。办好村小学和教学点,改善办学条件,配强师资力量,方便农村学生就近上学。设立专项资金,对在连片特困地区乡、村学校和教学点工作的教师给予生活补助。深入实施农村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立农村文化投入保障机制。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继续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府补助标准,积极推进异地结算。健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保障水平调整机制,研究探索与其他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整合的政策措施。加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规范管理,有条件的地方研究制定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相对统一的标准。完善农村优抚制度,加快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大扶贫开发投入,全面实施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搞好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3.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把推进人口城镇化特别是农民工在城镇落户作为城镇化的重要任务。加快改革户籍制度,落实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条件的政策。加强农民工职业培训、社会保障、权益保护,推动农民工平等享有劳动报酬、子女教育、公共卫生、计划生育、住房租购、文化服务等基本权益,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要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问题,加强生产扶持、社会救助、人文关怀,切实保障他们的基本权益和人身安全。

  4.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努力建设美丽乡村。加大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等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力度,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统筹安排新的退耕还林任务。探索开展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试点工作。加强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和林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中央财政国家级公益林补偿标准,增加湿地保护投入,完善林木良种、造林、森林抚育等林业补贴政策,积极发展林下经济。继续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搞好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和土壤环境治理,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加快农村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县和示范村镇。开展宜居村镇建设综合技术集成示范。

  七、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切实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顺应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城乡利益格局、农民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不断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高农村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建立健全符合国情、规范有序、充满活力的乡村治理机制。

  1.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扩大农村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强化村干部“一定三有”政策,健全村级组织运转和基本公共服务经费保障机制,提升推动农村发展、服务农民群众能力。加强农民合作社党建工作,完善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探索功能定位。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农村基层干部教育、管理和监督,开展集中查办和预防涉农惠农领域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专项工作,坚决查处发生在农民身边的腐败问题。

  2.加强农村基层民主管理。进一步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继续推广“四议两公开”等工作法。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逐步建立责权明晰、衔接配套、运转有效的村级民主监督机制。不断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以县(市、区)为单位统一公开目录和时间,丰富公开内容,规范公开程序,实现村务公开由事后公开向事前、事中延伸。深入推进乡镇政务公开,推行乡镇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社会公益事业等领域的信息公开。有序发展民事调解、文化娱乐、红白喜事理事会等社区性社会组织,发挥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作用。

  3.维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坚持党和政府主导,依法维护、统筹兼顾广大农民群众多种利益,畅通和规范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加强农村信访工作,引导群众依法理性维护自身权益。通过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有效途径,妥善处理农村各种矛盾纠纷。依法保障外出村民在本村、外来人口在居住村的民主权利和物质利益。推进和谐矿区建设。建立减轻农民负担长效机制。巩固乡镇机构改革成果,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推动乡镇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

  4.保障农村社会公共安全。加强农村抗灾救灾、警务消防、疫病防控等设施建设,严格执行农村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建筑质量标准,增强农村突发公共事件和自然灾害的应对处置能力。深化农村平安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落实在农村警务室连续工作一定年限人员的有关激励政策。加强农村交通安全管理,创建平安畅通县市。依法打击乡村黑恶势力、黄赌毒和各种刑事犯罪。切实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面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落实党的民族和宗教政策,树立健康文明、遵纪守法的社会新风尚。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加强和改善对“三农”工作的领导,确保劲头不松懈、力度不减弱、力量有加强。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把熟悉党的“三农”政策和国情农情作为必修课,把善于做好新时期“三农”工作当作基本功,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断提高“三农”工作水平。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各地推动“三农”工作。各地区各部门要明确职责分工,加强监督检查,实施绩效评价,开展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执行情况“回头看”,确保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尊重农民首创精神,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勇于改革、大胆创新,做好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及时总结推广各地成功经验。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意义重大、任务繁重。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奋力拼搏,锐意进取,求真务实,再创农村改革发展新的辉煌!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