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论核心证据效力变更的溯及力及法官的自我保护/余秀才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3 10:15:27  浏览:8937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论核心证据效力变更的溯及力及法官的自我保护


作者:余秀才[1]


摘要:

行政机关因行政许可、行政确认而颁发的诸多证书,都是法院审理民事案件的核心证据,其因真实性可能无效的情形屡见不鲜,一审法官审理时已注意到其瑕疵,经当庭询问、释明后,作为证书利害关系人的一方当事人坚持不申请行政撤销。法院无权中止审理,无奈只能判决。二审期间,当事人启动行政撤销程序,即带来了效力变更的溯及力问题。

关键词:

证据效力的变更、溯及力、权利可抛弃、程序正义

引言:

笔者近日遇到这样一案例:原告李某诉被告王某侵犯其林地承包经营权,要求停止侵权、返还原告经营管理并赔偿损失。为证明其主张,原告向法院提交了由县政府颁发的林权证为证。被告王某认为林权证不真实,系登记错误,并提交了与村民小组签订的《承包合同书》为证。法院受理后,以涉及土地权属争议,不属法院受案范围,应由政府解决为由驳回起诉。原告上诉后,二审法院认为在林权证被撤销前应认定其有效,指令一审法院立案受理。一审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多次释明、告知被告王某申请行政撤销,其均置之不理。无奈,法院判决确认林权证虽有瑕疵,但未对其效力构成根本性影响,进而确认原告享有承包经营权。判决作出后,被告不服上诉,并申请了行政撤销。二审法院根据行政机关的正在办理行政撤销的报告,撤销原判,发回重审。此关键证据效力变更带来的诸多问题,引发了笔者的思考——

一、核心证据效力变更的种类

在民事案件审理过程中,会导致证据效力变更的情形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来源于刑事方面的

依先刑后民之原则,如民事案件涉及刑事犯罪,一般都要中止审理,待刑事审结后再恢复审理,故来源于刑事方面会产生效力变更的证据只有刑事判决书、裁定书。依民诉法第一百七十九条“当事人的申请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再审:……(十三)据以作出原判决、裁定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者变更的。”之规定,此刑事判决书证据效力的变更不仅在实体上具溯及力,且在程序上也有溯及力,致原已完成之诉讼程序需重新来过——即再审。

(二)来源于民事方面的

来源于民事方面证据效力变更情形可分为三种:

1、来源于本案之外的。即该证据的效力变更不由本案审理本身引起,情形与上述刑事同。

2、案件审理本身造成证据效力的变更。最常见的合同效力的变更,即一审认定有效(或无效),二审认定无效(或有效)。

3、来源于本案审理本身之外,却在本案审理过程中的效力变更。最常见的情形是二审重新鉴定时的结论推翻一审的鉴定结论。

毫无疑问,这些证据效力变更都具有溯及力,不仅会导致实体结果变更,有时甚至导致案件发回重审。

(三)来源于行政方面的

来源于行政方面的证据效力的变更,最常见的来源于四种具体行政行为:行政许可、行政确认、行政奖励和行政裁决。行政裁决结果之证据效力的变更的溯及力与前面刑事同。前三种行政行为一般会向公民或法人颁发某种证书,如营业执照、各种执业资格证书(行政许可),房产证、林权证、结婚证(行政确认),获奖证书(行政奖励)。此三类证书中,尤以行政确认产生的证书对当事人的实体权利影响最大,也往往最易成为民事案件争议的焦点,也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二、核心证据效力变更带给法院的尴尬

法院民事审判庭无权直接认定行政机关颁发的证书无效或撤销之,给法院和法官带来诸多尴尬:

(一)一审法院、法官的尴尬

首先,行政机关颁发的证书在被撤销前合法有效,法院无权否认其效力。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将增值税进项留抵税额抵减查补税款欠税问题的批复

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将增值税进项留抵税额抵减查补税款欠税问题的批复
国税函[2005]169号

2005-02-24国家税务总局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家税务局:
你局《关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进项留抵税额能否抵减查补税款有关问题的请示》(桂国税发〔2004〕269号)收悉。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拖欠纳税检查应补缴的增值税税款,如果纳税人有进项留抵税额,可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用进项留抵税额抵减增值税欠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4〕112号)的规定,用增值税留抵税额抵减查补税款欠税。
二、为确保税务机关和国库入库数字对账一致,抵减的查补税款不能作为稽查已入库税款统计。考核查补税款入库率时,可将计算公式调整为:
查补税款入库率=(实际缴纳入库的查补税款+增值税进项留抵税额实际抵减的查补税款欠税)/应缴纳入库的查补税款×100%
其中,“增值税进项留抵税额实际抵减的查补税款欠税”反映考核期内实际抵减的查补税款欠税。
特此批复。



国家税务总局

二○○五年二月二十四日

事实推定与举证责任倒置是认定国家工作人员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的基本方法


   事实推定是认定国家工作人员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的基本方法之一。推定依照是否有法律规定可以分为法律推定和事实推定,前者系法律明确规定如果A现象发生,即确认B事实的存在。如巨额财产来源不明,即依法推定为非法所得,予以定罪处罚。后者是在法律未作明确规定的情况下,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所作的推定。当司法机关在办案过程中通过对国家工作人员的财产状况和与其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的财产进行调查和计算,确认国家工作人员实际掌控了多少财产,并与国家工作人员的工资收入及其他合法收入进行比较,发现两者之间的差额巨大时,如果国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的,司法机关可以依照事实推定认定该财产来源不明。一是国家工作人员所说的财产来源因线索不具体等原因,司法机关无法查实,但能排除存在来源合法的可能性和合理性的;二是国家工作人员无法说明财产的来源。

举证责任倒置是认定国家工作人员不能说明巨额财产来源的又一基本方法。本文所称举证责任倒置,简单地说就是要求国家工作人员对其财产的合法性予以证明。反之就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要求国家工作人员对差额巨额财产的合法来源予以自行证明,是由该财产的特殊性决定的,因为这些财产来源渠道的隐秘性及其历时性和多源性(较长时间,具体来源多样)。实行举证责任倒置有利于保护公共职务纯洁性的特殊需要,实现既不冤枉无辜又不放纵犯罪的司法目的。当国家工作人员有以下几种情形时应认定为其不能说明财产来源,该巨额财产系来源不明财产。一是国家工作人员拒不说明差额财产来源,即既不解释该财产的合法的来源,又不交代该财产系贪污受贿所得,面对司法人员的询问三缄其口;二是国家工作人员所说的财产合法来源经司法机关查证并不属实;三是国家工作人员明知真实来源而故意作虚假说明,比较常见的手法就是称该财产为已故父母的遗产或海外亲友赠送,对此,司法机关应调查其已故父母生前的经济状况,是否有可能留下遗产,是否有海外亲友,如果查实其父母生前贫困,不可能有巨额遗产或其根本没有海外亲友,即可确定其说明虚假,认定其不能说明。

当然,国家工作人员对巨额财产来源的举证责任是有限的。他不需要达到充分证明的程度,一般只需合理释明,即符合情理的说明,并在可能的情况下提供有关的证明材料其证明义务就已完成,如国家工作人人员说明了财产的来源,虽其中部分经查属实,而另一部分既不能找到证据否定其的说明,又不能确证说明真实,这种情况不能作为不能说明处理。也就是说并不是要国家工作人员举出足够的证据来证明来源的合法,而是要求国家工作人员说明财产的真实来源,司法机关去查证核实,并不要求国家工作人员对说明的真实性负责。因为举证责任的主体是司法机关,他们必须提供说明不真实的确凿证据,证明行为人提出的财产来源是虚假的,否则,应视为国家工作人员已经说明了财产来源。如张某说明其财产中有15万元是其朋友支付的借款利息,并提供了这些人的姓名,经核查,得到了其中5人的证实,但其他多名证人因外出做生意等暂时无法核实,因此现有证据材料不能排除张有获取此笔财产的可能,这种情形,我们不能认为是行为人未能说明财产来源,而只能认为其已经说明,作合法财产处理。


湖南省津市市人民检察院熊玉芳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